一个社区能有几个民警?答案是个位数。可社区犄角旮旯谁来看,社区民警必然忙不转。
怎么办,建团队。一个社区警务团队能有多少人?两三百人。
2015年底,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建立起“金字塔式”社区警务团队,全区社区警务团队成员已超过17万人。出租房主、小门店店主、歌厅保安乃至学校老师、医院大夫……凡是能发动起来的力量,这些都是社区警务团队的成员。发微信联络、发红包奖赏,一系列配套制度确保团队良好运转。
今年3月以来,海淀警方推动组建的社区警务团队共发现各类隐患问题1000余件,向社区民警反馈情况线索940余条,协助公安机关累计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80余人。
社区警务金字塔式
今年1月,温泉镇的3位村民,在分片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时,发现辖区一出租房屋疑似为生产假酒的窝点,他们马上向社区民警乔伟报告了这一线索。随后派出所派出警力查证,成功打掉一个制假窝点,查货假品牌白酒50余箱,涉案金额56万余元。
类似这样的案例在北京海淀并不少见,这几名村民都是社区警务团队的成员。据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人口大队副大队长张丛介绍,海淀分局于去年建立起社区警务团队,社区民警是团队龙头,负责广泛吸纳群众加入。
据张丛介绍,社区警务工作团队确定了由核心力量、基础力量和依靠力量组成的“金字塔式”三级团队力量结构。其中,核心力量是管理层,由居村委会书记、社区民警、社区治保主任、巡防队队长、物业和辖区单位负责人等组成,是团队的“班子”和领导者;基础力量是团队开展日常工作的骨干力量,主要由实有人口管理员、巡防队员、社区单位保安等专业力量组成;依靠力量是警务团队建设广泛发动的重点,是将社区内各领域、各行业工作人员、从业人员等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全部吸纳进来。
张丛坦言,以往民警做社区工作,要大力依靠居委会的力量,如今,组建起了团队,明确了民警是队伍的负责人。“社区的犄角旮旯,靠社区民警一个人肯定看不过来。以往的社区警务工作中难免存在情况不明、底数不清的问题。现在团队要吸纳最广泛的社区群众加入团队,特别是以往没有充分发动的出租房主、门店负责人,快递员,酒吧等娱乐场所安保人员等等。”
此外,记者获悉,社区警务团队的发展更注重发挥社区特色,有的社区有部队驻地,社区民警就把战士吸收进队伍,有的社区有医院,民警就把大夫、护士吸收进来。目前,海淀全区共组织发动社区警务工作团队成员17.7万余人,其中核心力量6900余人,基础力量4.3万余人,依靠力量12.7万余人。
松散团队走向紧密
北京五道口地区被戏称为“宇宙中心”,这地方火车、地铁、公交混杂,地区每天的流动人口能达到十二三万。而这个“宇宙中心”就位于海淀西王庄社区的范围内,都归社区民警张金秋管。除了20栋居民楼,社区辖区内还有大超市,歌厅、酒吧、写字楼。张金秋说,这地方来往的人员身份不同、素质参差不齐,可是个让社区民警们打怵的地方。
没有警务团队以前,张金秋也得发动大家伙,靠他一个肯定不成。有了警务团队,张金秋最大的体会就是团队从松散走向了紧密。
为了方便团队管理,海淀分局制定了团队成员的五项职责,在人力情报建设、实有人口管理、安全隐患排查、社区安全防范和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发挥作用,这些群众的主要任务就是及时报告。张金秋则专门制作了小卡片,上面写着团队成员的“四知”,知职责任务、知工作标准、知防控区域、知上报途径,还有“六个及时报告”,发现违法犯罪活动及线索及时报告、发现各类安全隐患及时报告等。
就这样发动了250多人,警务团队的好处也很快显现出来。
团队概念不断延伸
张金秋觉得社区警务团队建设的又一大好处,就是能把团队的概念延伸下去。“社区有自己的警务团队,每个单位再形成自己的安保团队,团队真的运转起来,那社区的平安就更有保障了。”
张金秋的这些感悟来源于他与辖区内一家超市的配合。
在张金秋的社区里,有家卜蜂莲花超市,去年冬天超市门口频频发生盗窃顾客手机、钱包等侵财类案件。严重时,一天能发两三起偷盗案件。
张金秋就找到了超市负责人,大家一起商讨怎么把发案数量控制下来。经过分析研判,发现冬天超市悬挂的棉门帘是作案的关键。“小偷利用顾客掀帘子的工夫行窃。”张金秋说。
没用张金秋多说,超市特别支持张金秋的工作,超市保安队长刘征更成了张金秋的好帮手。最终,超市专门在门口安排了值班保安,并配备了手台,而且近期还拟增加电子显示屏专门进行安全宣传。
不仅如此,超市还将协助民警办案纳入了内部奖惩机制的范畴。刘征说:“以前顾客在这丢了东西,可能存在超市工作人员不管的情况,现在帮民警抓贼,超市会给予奖励,不管不问的,超市就会处罚。员工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张金秋呢,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偷盗发案,他找到了卜蜂莲花所在写字楼的物业安保,通过多方协调,写字楼物业也在超市附近位置增设了一个安保岗。此后,超市门口盗窃案件的发案量明显下降。
事实上,超市的团队被调动起来,民警工作开展就更得心应手。
十项机制确保规范
“秋子:通知,春节结束,所有单位已经开始上班,各种贼也都来京开始作案,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案件高发期。扒窃是所有餐饮门店,大型超市的主要发案类别。”
“@刘扬 呷哺、吉野家是重点,着重提醒。”
“周贺:收到,回头跟商户那里宣传布置一下。”
这是名为“社区民警团队力量之核心力量”的日常片段。“秋子”就是张金秋。各大单位的保安负责人,辖区内消防、工商、食药所的负责人都在这个群内。每段时间要重点注意什么,部署具体工作,包括社区内抓获嫌疑人的战果,张金秋都会在群里说一声。
此外,张金秋的微信里,可以轻松联系到辖区每个餐饮店的店长。不过因为怕把存在竞争关系的人拉进同一个群“不妥当”,张金秋在微信上同每个店长保持着“单线联系”。
据了解,海淀区全部社区均按照分层级、分类型建立了社区警务工作团队微信群,以实现“扁平化指挥”“个性化培训”和“差异化发动”。
另外,为了确保社区警务团队建设的规范化,海淀分局出台了十项保障机制。建立微信群只是其中的一步。在张丛看来,十项机制组成了一套“组合拳”,有的用于内部管理,规范社区民警履职;有的用于激励团队成员,比如对团队成员有明确的奖励方案。据了解,今年“两会”安保期间,海淀分局就采用微信红包、公开表彰等形式,先后对作出贡献、取得成绩的460余名团队成员发放了12万余元的奖励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