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x光发现怀孕,孩子不能要” “洗手液会致癌” “5g辐射对人体危害很大”“5g网络会干扰天气预报造成重大损失”“无线耳机能致癌”……
看到这些披着科学外衣且“言之凿凿”的消息,你是否会对已经到来的5g时代望而生畏?是否打算赶紧扔掉刚刚入手的蓝牙无线耳机?
事实真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可千万别被忽悠了!这些其实都是谣言。
no.1
拍完x光发现怀孕,孩子不能要
拍完x光后发现怀孕,孩子就不能要了,要及时流产。
真相
接受到的辐射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损伤,不能离开辐射“剂量”,来谈论损伤情况
缪中荣(首医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主任医师)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x射线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和幼崽,甚至胚胎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都是存在阈值的。无论是对于成人、还是胎儿,接受到的辐射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损伤。因此,不能离开辐射“剂量”,来谈论损伤情况。
对于胎儿来讲,不同胎龄对应着不同的射线安全剂量。2017年,美国妇产科协会发布相关指南:妊娠0至2周,致畸剂量的阈值是50至100msv(毫西弗),主要影响是胎儿死亡;妊娠2至8周,致畸剂量阈值是200msv,主要影响是先天畸形;妊娠8至15周,致畸剂量阈值是60至310msv,主要影响是智力发育和畸形。所以,胎儿的最小影响剂量阈值是50msv,理论上只要不超过这个数值就是安全的。
一般情况下,一张普通胸片的辐射剂量是0.02msv,一张膝关节x射线是0.005msv,一个头部ct是2msv,一个胸部ct是8msv。显而易见,这些辐射剂量都在安全范围内。要达到50msv,相当于要连拍2500次胸片,或者连做6次ct。
很多医院还会对接受检查的人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比如拍胸片时,会给受检查者戴上特制的铅帽、铅围领,并在腰部及以下围上沉重的铅围裙,避免使人体受到不必要的辐射。
no.2
洗手液含三氯生能致癌
洗手液中含有有害化学物质三氯生,会伤害甲状腺甚至致癌。
真相
三氯生使用浓度不超过0.3%,可保证人体健康
李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副主任技师)
三氯生(学名“二氯苯氧氯酚”)是一种广谱抗菌剂,人类已经使用了超过40年,是大众消费品中的常见成分,广泛存在于抗菌肥皂、沐浴露、牙膏和一些化妆品中,也可在服装、厨房用具、家具和玩具中发现它的存在。
关于三氯生对人体有害的说法,目前证据不足。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调查发现,只有在一些短期的动物试验中,发现接触高剂量的三氯生会与某些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有关,但并不明确它对人类健康是否会产生影响。他们也发现了三氯生会导致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增强的可能性,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信息评估耐药性的风险水平,关于长期接触的致癌相关实验还在进行当中。
我国对三氯生的使用已有相应的安全标准。在三氯生的添加标准上,我国与欧洲标准一致,允许在沐浴露、洗手液中使用三氯生的最大浓度为0.3%,能够保证人体的健康。
no.3
5g辐射对人体伤害很大
手机基站都有辐射,5g基站比4g多,所以5g辐射会比4g要大,对人体危害很大。
真相
网速提升与辐射增值无关,5g基站辐射在安全范围内
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
辐射其实是一种能量传递方式。通信基站数量越多,手机通话效果就越好,手机和基站之间产生的电磁辐射反而越小。
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自然界电闪雷鸣、太阳黑子活动等都在产生电磁辐射。在生活中,无线电台、基站天线、微波炉、电脑、电视机、吹风机、收音机等和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家用电器也会产生电磁辐射。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要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在实际执行的时候,运营商考虑到信号叠加,工程施工要控制在8微瓦/平方厘米以内。同时,网络提速和基站辐射增值无关。网络速度提速不是靠增强通信基站的信号发射功率,而是靠扩容传输带宽,就像拓宽高速公路一样。未来的5g通信基站也是一样。
no.4
5g会干扰天气预报
5g网络会干扰天气预报,导致灾害性寒潮等极端天气现象难以预测,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
真相
5g频段与气象卫星使用频段不同,基本不会产生干扰
郭书军(北方工业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
信欣(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分析师)
马严(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教授)
无线通信依赖的介质是电磁波,它包括电波和光波。电波虽然无形,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到处乱走”,相反,其频率是有限定的。2018年年底,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发放了5g系统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其中,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获得3.5ghz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中国移动获得的则是2.6ghz和4.9ghz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
对于我国而言,目前风云气象卫星使用的频段是137ghz和1700ghz,与5g信号暂时不会产生干扰。但这并不意味着5g不会与其他卫星通讯信号冲突。即使如此,实际情况也并没有外媒报道的那样严重,因为每个国家使用的5g频率都不一样。况且杜绝频率干扰并不是什么难事,这与我们平常听的收音机频道是一个道理,控制一下合理分配就可以了。退一万步讲,即便频率真的“撞车”了,也有补救的办法,“滤波器”和“隔离带”都是很好的手段。
no.5
无线耳机致癌
airpods和同类型的无线蓝牙耳机会有健康风险,可能致癌。
真相
目前没有研究数据表明无线耳机会致癌
陈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治医生)
实际上,无线耳机从原理上来讲并不会致癌。公开资料显示,蓝牙使用无线电磁波的波长为2.4-2.48ghz,属于“非电离射频辐射”,其辐射量在电磁辐射量安全标准以内。至于“耳机”致癌更是无中生有,我们听到的声音是有能量的,由于耳机比扩音喇叭更靠近耳膜,因此对于耳膜产生的损害也就更大。长期佩戴耳机可能对听力有危害,但是这并不代表戴耳机会致癌,目前尚未有研究表明戴耳机会导致任何癌症。
no.6
一滴血就能检验阿尔茨海默症
现在出现一种新技术,只要检测一种血液标志物,就可以检测阿尔茨海默症。
真相
通过血液标志物筛查阿尔茨海默症为时尚早
董静(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医师、神经病学博士)
现代病理学研究已证实β淀粉样蛋白(即aβ)和tau蛋白的异常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症的经典病理表现,并且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就已经存在。最新研究显示,抽血检查aβ40、aβ42和tau蛋白,能80%预测脑脊液异常,而脑脊液异常的患者是阿尔茨海默症的高危人群。所以,aβ40、aβ42和tau蛋白有作为阿尔茨海默症血液标志物的潜质。
但能够预测脑脊液异常并不代表就可以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症,而且血液标志物检测也没有在现实临床中使用,依然还是处于人体临床试验的阶段,有待于科学家们展开更多试验来进行验证。总之,临床确诊阿尔茨海默症依然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经过多种检查手段综合评估判断。目前说通过血液标志物来筛查阿尔茨海默症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