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养老床位紧缺与床位空置并存
今年5月26日,北京市发布了第一部养老产业蓝皮书《2015北京养老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本市养老机构八成位于五环之外,一方面养老床位缺口接近5万张,另一方面养老机构入住率偏低,仅为40%。
除北京外,其他地区也存在这种现象。甚至有媒体质疑,居高不下的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意味着一些地方养老服务业投资的失败,既浪费了土地和财政资源,也扭曲了养老服务业的正常发展。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床位未开放和“包间”入住习惯拉低使用率
养老床位空置率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何会出现养老机构床位紧张和床位空置并行的情况?11月13日,在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上,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在接受千龙网《首度回应》栏目记者采访时解释,原因之一,是一部分社会福利性质的养老床位还没有对社会开放;原因之二,是养老机构多建双人间,老人入住时习惯“包间”,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床位空置。
截至今年10月底,北京市的养老床位数达到12万张,这其中既包括已经投入使用的近9万张床位,也包括正在开工建设中的3万张。在已经投入运营的9万张养老床位中,有3万张左右床位是社会福利性质,主要指乡镇一级的敬老院,由于敬老院主要面向乡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特困老年人”,并不对社会开放,造成了很高的空置率。目前,这类养老机构的入住率仅在20%左右。
其余的6万张左右养老床位也或多或少存在空置的情况。李红兵说,目前,北京市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有4万人左右。传统上的养老机构建设多采用双人间,有相当比例的老人会选择包间入住,是造成养老机构入住率与床位使用率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北京养老机构的实际入住率在60%左右,与床位使用率的差距达到20%。
政府将继续加大投入 软硬件并举
李红兵表示,按照测算,到2020年,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的比例将在5.5%左右。“9064”的养老格局没有改变,机构养老的4%将主要面对失能老人,他们是对养老床位的主要需求者。政府将继续支持社会力量对养老床位的投入,以满足社会需求,但不再将重心只放在床位数的增长上,而是在增加床位数的同时提高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服务水平,并加强监管力度,保证养老产业稳定发展。 (文/千龙网记者 马文娟)